衡阳保卫战中的铁血英雄——我的父亲苏松汉
——谨以此文,祭奠所有在衡阳战役中浴血奋战的中华儿女
引言
我一直知道父亲是一位抗战英雄,但真正理解他经历的血与火、痛与恨,是在我翻阅那段历史后,才真正明白的。1944年,中国抗日战争已进入最艰难的阶段,衡阳,这座湖南南部的军事重镇,成了日军打通华南、威胁西南的重要战略目标。在那场惨烈的衡阳保卫战中,我的父亲——苏松汉,时任国民革命军第62军151师第1连连长,率领他的部队坚守阵地,在枪林弹雨中一次次抗击日军,最终在血战中负伤,但仍坚持指挥,直至被战友强行送下战场。
父亲的故事,不仅是衡阳战役的一个缩影,更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誓死保卫国家的真实写照。今天,我以儿子的身份,讲述他的故事,铭记他和他的战友们如何用血肉之躯捍卫民族的尊严。
第一章:烽火燃烧,衡阳保卫战的开始
1944年6月,日军攻陷长沙后,目标直指衡阳。这座城市,是中国西南通往东南沿海的重要枢纽,是中国军队在湖南地区的最后一道防线。一旦衡阳失守,日军便可顺利打通粤汉、湘桂铁路,进而威胁整个大西南地区,对中国的抗战局势造成毁灭性打击。
为了阻止日军进攻,中国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命令第10军军长方先觉率领约2万将士坚守衡阳,同时调集第62军、第46军等部队在外围对日军进行反击。父亲所在的第62军151师,受命向衡阳南郊的日军展开攻势。
当时,衡阳的防御体系并不完备,而日军已集结10万大军,并配备精良的装备和强大的炮火支援。我军兵力不足、装备落后,且处于长期作战的疲惫状态,但所有将士心中只有一个信念——死守衡阳,决不退缩!
第二章:血战山田寺,父亲的坚守
7月中旬,父亲所在的151师被调往衡阳南郊的山田寺一带驻防。这里是进入衡阳城区的重要通道,一旦失守,日军可迅速推进至市区。我军刚刚进驻不久,日军便发动突袭,派出300余人在凌晨时分悄然逼近阵地。
夜色深沉,哨兵隐约听到异样的脚步声,等敌人靠近,枪声骤然响起,战斗瞬间爆发!日军利用夜色掩护,企图一举突破我军防线。战士们拼死抵抗,但敌军不断增援,局势异常危急。副营长柯克杰率部亲自冲锋,与日军展开白刃战,拼杀中壮烈牺牲。眼见阵地即将失守,父亲立即带领第1连从右翼反击,他指挥战士们架起9挺轻机枪,形成交叉火力网,对敌人进行猛烈射击,子弹穿透黑暗,将冲锋的日军击倒在地。
在他的指挥下,战士们拼尽全力,最终成功击退日军的进攻,夺回失地。但这一战,付出了沉重的代价,副营长柯克杰牺牲,军械员黄汉平战死,第2连连长李克重伤……父亲的脸上满是战友鲜血,他攥紧拳头,目光坚定:“衡阳还在,我们就必须继续战斗!”
第三章:绝境突围,罗金桥之战
衡阳战役持续到7月下旬,我军已被日军重重包围,物资极度匮乏,战士们甚至开始吃树皮、嚼草根,但没有一人愿意投降!
7月底,父亲奉命率部进攻衡阳南郊罗金桥的敌军,原本希望能借此突破日军封锁,补充粮弹。但没想到,这是一场残酷的四面围杀!
战斗刚开始,我军便遭遇数倍于己的日军伏击。敌人利用机枪封锁道路,同时用炮火狂轰乱炸,父亲和他的战士们被困在一片不足一华里的小村落中,与后方彻底失去联络。弹药逐渐消耗殆尽,情况万分危急!
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,父亲决定突围!他召集战士们说道:“兄弟们,我们不能等死,冲出去才有生路!”
夜幕降临,日军暂停攻击,转为围困态势。父亲带领战士们趁着夜色,悄悄向村外潜行。他们借助当地百姓的指引,绕开敌军岗哨,最终在拂晓前突破包围,抵达151师前沿阵地。这次战斗,我军损失惨重,但人民群众的忠勇爱国精神,深深感动了父亲。他常说:“没有人民,就没有中国军队,没有抗战的胜利!”
第四章:父亲的精神,民族的脊梁
衡阳保卫战持续47天,是中国抗战史上持续时间最长、战斗最惨烈的城市攻防战之一。在战斗最激烈的日子里,我军许多高级将领、基层军官战死沙场,战士们饿着肚子,拿着残破的武器,依旧死战不退,直至最后一兵一卒!
父亲虽然在战斗中负伤,但仍坚持指挥,直到战友们强行将他送下火线。他一直觉得自己亏欠战友,亏欠那些牺牲的兄弟们,直到晚年,每当提起衡阳,他都会久久沉默,眼神里满是哀痛和怀念。
父亲和他的战友们,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,虽然最终衡阳沦陷,但他们的英勇抗争,赢得了世界的敬仰。衡阳,是中国抗战的丰碑,父亲,是这座丰碑上不朽的英魂!
结语:铭记英雄,不负家国
作为父亲的儿子,我深感荣耀,更感责任重大。父亲一生都在践行**“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”**的信念,而我,作为他的后人,唯一能做的,就是铭记他的故事,将他的精神代代相传。
今天,我们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和平,但不能忘记那些在战火中倒下的先辈。他们的血,不应被遗忘;他们的精神,应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永恒的旗帜!